close

在接觸到的一些「病患」中,有很大一部份是屬於「心病」,其實碰到這種病人,最好的是「直接放生」,既不用花時間治療,也不會遭遇到「花了時間治療,卻得不到好的療效」的沮喪。但在放棄之前,還是可以給這些人一些忠告,簡單的四個字--「無欲則剛」。

現代很多人的心理病,都是因為「欲」所引起,這個「欲」並不只是「積極的追求」某些欲望,積極追求欲望的那一群人,反而不容易得心病;擁有「消極欲望」的人,反而更容易得到這些心病。這個「消極欲望」,換個角度來說就是「恐懼」。

「怕功課不好;怕職場表現差;怕錢不夠用;怕孩子失望、怕父母失望、怕不能成為好父母、好子女;怕不符合大家對自己的期待;怕身體不健康.......」,凡此因為 「恐懼」而來的「欲望」,常會使得一個人活在恐懼中。聰明的身體,因為感知你的心裡,隨時都處在緊張狀態下,所以不停的在供給你,可以在火場搬開冰箱的腎上腺素(借一下西醫說法),久而久之本來是心裡上的病,就非常可能具像化成身體的病痛。

怎麼解?就是「無欲則剛」囉。「誰說功課一定要好、職場表現一定不能輸人?當老二不行嗎;錢不夠用?現在你可能已經餓死了,看不到這篇文章,也不用怕了;怕孩子失望、怕父母失望?那就教孩子、教父母,失望是常態,人生總有不如意時;怕不符合大家對自己的期待?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,世界不是繞著你在轉的;怕身體不好?那就來學學傷寒論吧!(哈哈,三句不離本行)......」。所有的「恐懼」、「欲望」都是人自己憑空想出來的,所以佛教才會教人要「放下」,唯有「放下」才能「無欲」,唯有「無欲」才能「無所懼」,唯有「無所懼」才能擁有自在快樂的人生。

「好的,我立馬來實踐」。別傻了,這些東西都講了幾千年了,芸芸眾生都還是執迷不悟,你如何能立馬轉性?相信也有很多人曾經因為某某「智者」,講了某某「有智慧」的話,也曾立志實踐,但最後都無疾而終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這裡有個小關鍵,就是大多數人是「壓抑自己」的欲望,按照那好像有道理的名言去做,而不是真的「轉念」,不是真真正正的去「放下」。長此以往的壓抑,等到某一天突然來個引信,就整個人就大爆炸了!那什麼是「轉念」,還真的難以用言語說明,等到有一天你真的轉念了,就會知道,其實「轉念」的那一剎那,你就已經「無念」了,也就是你恐懼或欲求的那一件事,自然就消失了,不存在於你的世界中了。就像吃飯「吃飽了」也就只是「吃飽了」,不會有更多的念頭,告訴自己吃飽了,如果你有那樣的念頭存在的話,就表示........你吃撐了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vin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